【干禄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干禄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,尤其在儒家经典和古文诗词中较为多见。它字面意思是“求取俸禄”或“追求官职”,引申为追求功名利禄、仕途发展。在古代社会,“干禄”常与士人追求仕途、实现人生价值密切相关。
以下是对“干禄”的详细解释及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总结:
一、基本释义
词语 | 干禄 |
拼音 | gān lù |
词性 | 动词/名词 |
基本意思 | 追求官职、俸禄;谋求功名利禄 |
出处 | 《诗经》《论语》等古代典籍 |
二、词义解析
1. 字面意义
- “干”有“求取、追求”之意;
- “禄”指“俸禄、官职待遇”。
合起来即“追求官职和俸禄”。
2. 引申义
- 在古代,士人通过科举、荐举等方式进入仕途,称为“干禄”。
- 有时也带有贬义,指人过于热衷功名,缺乏道德操守。
3. 文化背景
- 古代士人重视“学而优则仕”,干禄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。
- 但也有人反对过度追求干禄,如孔子曾说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利益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 解释 |
古代文学 | “士之好学,以干禄也。” | 表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。 |
儒家思想 | “君子不以利害义,不以干禄为志。” | 强调不应只为了功名而行事。 |
现代语境 | “他一心干禄,忽视了家庭。” | 贬义,形容人过于追求名利。 |
四、相关词汇对比
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干禄”的关系 |
干谒 | 向权贵求教、请求推荐 | 类似于干禄,但更侧重人际关系 |
仕途 | 官场道路 | 干禄的目标之一 |
名利 | 名声与利益 | 干禄的直接目的 |
道德 | 仁义礼智信 | 与干禄形成对比,强调精神层面 |
五、总结
“干禄”一词源自古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,是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。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仕途的重视,同时也引发了对功利主义与道德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“干禄”的形式发生了变化,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和人生目标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干禄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或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,可继续深入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