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蹿下跳是什么意思】“上蹿下跳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用来形容人动作频繁、不安分或情绪激动的样子。这个词语常带有贬义,表示某人行为过于急躁、没有规律,或者在某些场合中表现得不够稳重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上蹿下跳 |
拼音 | shàng cuān xià tiào |
词性 | 动词性成语 |
含义 | 形容人动作频繁、不安分、情绪激动或行为不稳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状态,常带贬义 |
近义词 | 焦躁不安、坐立不安、手忙脚乱 |
反义词 | 静若处子、沉稳冷静、镇定自若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上蹿下跳”字面意思是“向上窜,向下跳”,原本可能源自动物的动作,比如猴子或小动物在树间跳跃、来回跑动。后来引申为人的情绪波动大、行为不稳定,常常让人感到烦躁或不安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口语中,尤其在描述小孩、年轻人或情绪化的人时较为常见。例如:
- “他今天上课总是上蹿下跳,老师都拿他没办法。”
- “别总是在办公室里上蹿下跳的,影响别人工作。”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例子 |
家庭教育 | 孩子太调皮,经常在家里上蹿下跳 |
工作环境 | 员工情绪不稳定,经常上蹿下跳 |
日常对话 | 描述某人做事不踏实,总是浮躁 |
文学作品 | 用于刻画人物性格,突出其不安定的一面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语境选择:该成语多用于非正式场合,正式写作中应避免使用。
2. 情感色彩:带有明显的贬义,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对象。
3. 搭配使用:常与“不停”、“来回”等词连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五、结语
“上蹿下跳”虽然形象生动,但因其贬义色彩较强,在使用时需谨慎。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同时避免误解他人。